找到相关内容84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法眼宗禅诗与大乘佛典

    看经不识经,徒劳损眼睛。欲得不损眼,分明识取经。”研读佛经,贵在“识”经,以一双慧眼领略经文所传达的佛心,否则就是白费精力。 其一,吟咏楞严三昧的禅诗。 《楞严经》处征心、八还辨见两大公案,明白...法眼宗禅诗与大乘佛典 禅宗五家宗都重视教外别传,同时对佛教经典也给予了充分的注意。从法眼宗的禅修实践来看,法眼宗对经典最为看重,并擅于熔铸经典义理而形成自己的宗风特色。五家宗中,其他诸宗多是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63453514.html
  • 论心外求法与心外相

    要是执著外境,当然是外道,而非佛法。但是如果说外道就是:心外求法。则错误的很。因为心内求法同样错误。诸佛妙法,无内无外,《楞严经》中处征心,已经明确告诉大家,不要说内外中间,此心本妄,何来内外?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1054718.html
  • 如来密因 修证了义——圆瑛法师之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》

    成为中国佛教的重要经典,固然是因为《楞严》开示“常住真心、性净明体”之义理与中国佛教天台、贤首两家圆教宗旨相合,更主要是因为《楞严经》中“处征心”、&...;圆通加行”。后明染净缘起、乃明示从凡入圣之历位也。八卷以后之谈趣、决邪正,乃是以戒助定;详示阴魔、叮咛觉悟,则是以慧助定。最后重明五阴同是妄想成就,因果浅深,灭除顿渐,又是以戒慧助定也...

    吕建福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22161564.html
  •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(下集)A

    烦恼浊   含光默然   处征心 八还辨见   行阴解脱 超越众生浊   行阴区宇前的想阴尽现象   行阴区宇的魔障   识阴解脱 超越命浊   识阴区宇前的行阴尽现象   从行阴到识阴   识阴尽...智慧的大小,依赖那股业的力量,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。所以物的功能很大,这是《楞严经》秘密的秘密,多少次讲《楞严经》我们都没有讲这些,因为一般人智慧不够,听不懂。他们研究《楞严经》,只注重处征心,只知道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33243588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解脱道之研究

    涅盘经首楞严经》,《印度学佛教学研究佛教大学第十九回学术大会纪要(二)》第十七卷第二号,东京:印度学佛教学会,一九六九年三月三十一日,页223~230。  胡健财,《从《楞严经》“处征心”试谈佛法之...页243~268。  胡健财,《从〈楞严经〉论禅修对身心管理的启示》,《第二届禅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一九九七年五月,页189~201。  国芹,《试论处征心》,《闽南佛学院学报》第二期,一九九...

    李英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34755106.html
  • 谈心之回归

    楞严经》中佛以三番破妄、十番显见、四科七大即藏性而显空如来藏。此经三番破妄:第一番破妄识无处。阿难处征心了不可得。此心非彼心。心不在内,因为心是明了,若在内应当见五脏六腑;此心亦非肉团心,因人死仍有肉团心,但不能了知事物;心不在外,若是在外,饥渴寒暑无以了知;心不是潜在眼根里,因不能见到自己的眼睛;如是乃至执心乃无著,亦不对,是有相无著,还是无相无著?有相不可说无著无相又何为著?如是处征心了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1862541.html
  • 禅教合一的生活禅

    rdquo;。如何息来攀缘之心?经中用“处征心”指示方法。初发心时应注意的问题,应当先择死生根本,审详烦恼根本,从六根人手修行。对于诸菩萨声闻根据各自根性而得圆通的二十五种方法,...观点,他认为,“经上所讲的处征心、五十阴魔以及圆解圆行等义理,对我们修禅的人树立正知正见是大的裨益的”。由此可以看出此经对于中国佛教的重要性,他主张,此经是佛门正法所系,无论修...

    董群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4963886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79)

    佛在《宝积经》中也对迦叶尊者说:“此心者,于外不随有,于内不随有,二者之中不随有,若遍寻之无有而可缘也。”在《楞严经》中,佛陀也向阿难处征心:身内、身外、潜伏根内、开合明暗、随所合处、中间、一切无著,这处都无法成立。不仅佛经中有这样的教证,依靠理证智慧来观察时,所谓的心在身体的里里外外、外境的上上下下也找不到。这样的话,诽谤侮辱的语言,对无形无体、无来无去的心又怎么会有损害呢?心的本体跟石女儿...

    无著菩萨[著] 索达吉堪布[译讲]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6/0741429518.html
  • 从《解深密经》论胜义谛

    成就的真实的东西,有别于世俗谛的虚伪不实。  一实相印在《楞严经》中名“妙明真心”,亦名常住真心。此经的内容非常丰富而复杂,如处征心、十番显现、二种根本、五蕴、十二处、十八界、五十种阴魔、二十五圆通...,但也是很重要的一关。如一个远行者,先要准备充足的水果面包一样。  2、加行位:资粮具足了就开始专修,如同旅行已经上了火车一样。欲想了生死成佛,非下苦功专修不成。如有闭关、打等都是一种加行用功的表现...

    德 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147977.html
  • 孔子与佛陀教育思想的比较

    到最高智慧。子路问什么人是君子,子曰:“修己以敬。”曰:“如斯而已乎?”曰:“修己以安人。”曰:“如斯而已乎?”曰:“修己以安百姓。修己以安百姓,尧舜其犹病诸!”佛陀在《楞严经》里“处征心,十番辨见...

    妙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1348630.html